開始有企業主認為,#軟實力與硬實力同樣重要。如果在#談判桌上「硬實力」指的是「看得見的銀彈(錢)」,「軟實力」就是「看不見卻關鍵的談判技巧」。那是對企業主管而言的軟實力,那對公司小職員或準備轉職的個人呢?為什麼總有人很快能適應懷境?總能很快的選擇要留下或離開?他們似乎比他人還快知道自己要什麼、不要什麼。很多人喜歡做#人格測驗或網路上的心理測驗,在「是」與「否」間尋找認同感。而不喜歡花時間在這些測驗上的認為,這些測驗不過就是「拿來殺時間的無聊玩意兒」罷了,對人生毫無建設性。其實,絕大多數的網路測驗還真的是拿來殺時間用的,除非你知道怎麼「使用」它。

 

延伸閱讀:
[什麼是#軟實力]
https://kknews.cc/zh-tw/education/8o9rmg.html

 

[企業愛用的人格測驗]

 

在眾多人格分析測驗中,MBTI測驗脫穎而出,在企業間廣受好評。其基礎理論取自於心理學家、同時也是精神分析師「卡爾.榮格」(Carl Gustav Jung) 在《心理類型》書籍裡對「人格」的概念。然而,此測驗特別的是,同一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做同一套測驗,有時會得到不同的結果,這個在醫學看似「缺陷」而被質疑的特色,卻成功說明了「人可以因後天的外在經驗而改變內在自我,因而具有可塑性」,不難想像他受業界歡迎的原因了。

 

參考資料:
[16人格測驗]
https://www.16personalities.com/ch/人格测试

 

拿人格測驗為「競選者」(the Campaigner) 的人為例,他們擅長、也喜愛社交生活 (the life of the party)。對他們來說,新環境帶來的緊張刺激感是粗淺的,他們更有能力、更傾向於建立社會關係和情感聯繫 (enjoying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connections they make with others)。 這類人非常獨立 (fiercely independent),不滿足安定(stability) 和安全 (security), 而更喜歡追求創造 (creativity) 和自由 (freedom)。對打算做同份工作、領固定薪到退休的人來說,這類人長給人有一點瘋狂的感覺 (little spark of madness),想法常常是天外飛來一筆,有靈感了就去做,充滿幹勁、感染他人。

 

瞭解自己,你就能看清自己手上握有的牌。如何將人格特質運用在職場上,打出一手好牌?

 

 

[SWOT分析]

 

與SW (strengths, weaknesses)分析結合去了解他們在事業上的強項時,他們是「熱情努力、創意新穎、適應力強、八面玲瓏」,而弱點就是「過於相信直覺、若失去原創自由會使工作變得無趣、困於無聊的工作中很快就會失去耐心、變得沮喪」,由這個強弱項分析結果,再搭配上個人的職業需求,就可以去找出「潛在威脅」(threats) 和「機會」(opportunities) 在哪裡。但如果工作機會與個人強弱項是矛盾的怎麼辦?剛剛提到人有「可塑性」,也就是可以經由後天學習和外在經驗去得到原本沒有的能力。如果你不是長袖善舞的人,卻必須要能談笑風生,你可以去了解「競選者」們的人格特質,向他們學習社交技巧。Athena's English特別引進MBTI測驗,結合語言溝通系列課程,要同學「觀察」大師 (observe)、「演練」技巧 (practice),實境體驗,目標13堂課後擁有一身「軟實力」(soft skills)。

 

但為什麼要把軟實力的訓練課程納入英文課?這要先從學英文的學生族群說起。在教學現場,同學可被粗略分為三大類。第一類:「將要從大學畢業或剛畢業進入職場的新鮮人」,第二類:「進入職場已四、五年,可能曾做過管理職,目前有升遷機會的人」、第三類:「將從職場退休、重心從事業轉移到追求生活品質的人」。

 

 [修「#商用英文」課的人,真正需要的是什麼]

Athena's English的學生大多是第二類型,也就是在職場上需要高智力、低勞力付出、公司的中階級管理者,平常得應付國際會議,因為工作所需,自然而然「商用英文」就是他們最喜歡選修的課程。然而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:學生期待在商用英文課中學到的東西,跟他們真正需要學習的東西居然不同,而且他們自己都沒意識到這個不同!

無論學商英是為了滿足工作還是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,最關鍵的因素就在於「搞定人」。能不能說服他人自己是專業的、判斷正確的、有價值的,遠比腦中能記多少英文單字重要的多。雇主不會用飽讀詩書滿口理論的老學究,而更喜歡能夠用白話化繁為簡並解決問題的員工。當技術和知識等這些在學校習得的「硬實力」不稀奇時,「溝通力」、「合作力」、「批判力」和「創造力」這些「軟實力」將讓個人從一堆優秀人才中脫穎而出,成為獲得新機會的關鍵能力。但四個能力不是在課堂上背背商用字彙、商業書信、簡報用字遣詞就能得到,而是需在課程規劃時,把四個能力作為學習目標(goals),不斷在口說訓練中模擬、演練才能獲得。

 

美國小孩從小就接受像 elevator pitch(在30秒內運用口才抓住對方興趣並達成一筆交易或獲得一個機會)的訓練,中國在近年也快速跟上,但在台灣教育中幾乎看不見。可惜的是,台灣是個貿易為主的島國,政府、業主、教育機構卻只注重第一國際語言(英語)的提升,卻忽略了「軟實力」的提升,也難怪在一般補教機構,難見到以培養軟實力為主的商英課程了。

 

[我能在#英文和軟實力結合的課程中得到什麼]

 

「語言能力」與「溝通技巧」本來就是同一套課程,為什麼要把他們分開?這就是Athena's English「自我品牌行銷」與「語言溝通」課程的由來。美國人人是自我推銷大師,學英文時,直接學到美國人的行銷技巧。例如在「自我品牌行銷」的簡報技巧課中,學生學到的不只是「專業簡報的6大步驟」,還要知道如何運用聲音、身體語言、甚至心理學,去引導聽眾往他要的方向思考。而在「語言溝通課程」以「溝通力」、「合作力」、「批判力」、「創造力」為核心能力,訓練學生「在談判桌上取得優勢」、「在團隊中鼓舞士氣」、「在問題分析時找到痛點」、「在看似死棋時開出一條活路」

 

線上英語學習諮詢,請進「亞瑟納博雅英語教育中心」臉書」

 

 
arrow
arrow

    Ath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